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大山里的坚守——记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汪中旭

时间:2023-12-29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欧阳冰云  阅读:

  盘山公路,蜿蜒而行,巍巍青山,绵延起伏。开车沿着花亭湖往天华镇,拜访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安徽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根艺国画雕刻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汪中旭老师。

  十年前,我曾采访过汪中旭老师,那时候他一家还住在天华镇平岭村小山冲里,三间瓦屋屹立在陡峭的山坡上,屋后峰峦叠嶂,群山如黛。屋前几步之外就是悬崖峭壁,崖下泉水潺潺,叮咚有声,不绝于耳。出门有一破旧不堪的瓦棚,堆满了汪中旭老师的根雕国画作品,一盏白炽灯在漏风的屋顶,不停地晃动,屋顶结满了蜘蛛网。汪老师的工作台摆在一扇窗前,所谓的窗,其实是墙上打了个洞,为了防止野兽侵入,用一面竹晒匾盖在上面。这样的环境,夏天热得发昏,还蚊叮虫咬;冬天又到处漏风,冷得要命,可汪中旭老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坚守了几十年,创作了根雕国画《清明上河图》《迎客松》《民间故事》等上百件根雕国画作品。

  汪中旭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买不起玩具,父亲就用木头给他雕刻猴子、木马。父亲的雕工非常细腻,惟妙惟肖,惹得小伙伴们羡慕不已。幼年的汪中旭心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他的理想就是长大后成为父亲一样的匠人。从此后,父亲雕刻,他就趴在边上,瞪着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心里暗暗记住刀锋的走向,记住父亲的每一件构思,记住每一件作品的形态。

  大山里的日子,是静谧而漫长的。汪中旭跟随父亲上山下地劳做,看到适合雕刻的优质根材就捡回来。他特别喜欢自然生态景观、奇山异石的写生,有利于根雕国画的创意创作。如天空中的飞禽走兽,悬崖峭壁上的青松藤条等。喜欢观察崇山峻岭上的杜鹃;更喜欢山沟里的浪木、奇态的枯树老根素材选用,特有乡土生态文化气息。他将写生及观察画面记于手稿薄卷之中。同时也将自己看到的一一记在脑海里,记在心坎上。有点闲暇时间,他就在纸上写写画画,把看到的奇观描绘下来。

  由于家庭条件贫困,初中毕业后,汪中旭就辍学在家。沉重的农活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只有绘画和音乐才能遣散他心中的苦闷。他常常将一台破旧的收音机带在身边,优美的音乐不仅陶冶着他的情操,也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他自学二胡,闲时来一曲动听的歌曲,内心的渴望驱使着他追求艺术的梦想,更激起他自学成才的信心和决心。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海里的珍珠,深山里的宝”。汪中旭向大自然学习,把深山的景物画成一幅幅绘画作品,反复观摩,反复实践;他向书本学,托朋友买来芥子园画谱,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描绘、临摹;他向大师学习,学习中国根艺大师马驷骥及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当代艺术大师范曾等专家的论述专著。他夜以继日,可谓走火入魔。邻居都笑他是痴迷,是根雕艺匠,他充耳不闻。因为他心中一颗艺术的种子,正悄悄地发芽并逐渐生根、开花结果。

  1996年,汪中旭被村民选入平顶村主持日常工作,面临基础设施落后的工作环境,他积极负责基层税费收纳工作,同时面对当地百姓的信任,他深感责任的重大,不得不暂时放下坚守的艺术创作。他与村两委一起,在困境中谋划,为贫困的山村筹措、借款,修建群众迫切要求的山村公路,改善山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他四处奔波,用艰辛、汗水、泪水,招商引资耗时5年之久,修通了贫困山区第一条贯穿两村,长达10公里的村级公路,完成了百姓的“要想富,先修路”的美好梦想。

  汪中旭热爱工作,但更爱艺术。他时时刻刻、心心念念的是他的根雕国画艺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毅然辞去了历任三届的村干职务,全身心投入到根雕国画的传承创作之中,以古今书画名家理论精髓结合名山写生手稿,采用优质枯树老根,用精心雕刻国画的27道技法,创作根雕国画摆件和挂件艺术作品。其耗时六年之久用古香樟根创意根雕国画挂件《清明上河图》全图,全长十一米,髙一米,成为中国首创根艺雕刻国画精品,已备档中国之最。

  汪中旭老师为了更好地传承拓展非遗文脉根雕国画的发展前景,几年前搬到了现平岭村原粮油供销站旧址,筹建并改造成徽农文化园。旨在传承拓展,培养造就根雕国画后备人才。走进文化庄园,大门两边的蔷薇花正热烈地开放,屋檐下种植着铁树、红豆杉、吊兰等各种绿植,生机盎然,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汪老师在钻研根雕国画之余,也适时帮忙打理徽农文化园的生意,有客人来访就餐吃饭,他就帮忙端茶倒水。他带我们参观他的书画室、图书室、大中件根雕国画创作室、文创及手绘国画创作室等……他展示几十年积累的艺术珍品,他也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他介绍根雕国画,更是滔滔不绝。他讲这些年的辛酸和不易,讲他的作品在全国多次获得金、银奖项,并受到中国书画大师及艺术名家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汪中旭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好学,务实求精,诚信厚德,不断创新,古今结合,传承文化,手工打造,精益求精。他的作品得到了中国文化艺术大师萧宽的鉴赏指导,并对纯手工雕刻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同时也得到了欧阳中石老前辈书画艺术大师及崔根峰、徐翎超、薛英等艺术名家的赞赏指导。他的作品在首届大别山民间文化艺术展示会中根雕国画《昭君漫步》获金奖,被《书画市场报》授予“2013最具市场升值潜力十大书画家”荣誉称号。作品入选第十六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拍卖专场,特授予中国特级根艺创意雕刻书画称号。

  汪中旭的作品不断被收藏界人士鉴赏、收藏。2015年,中华根雕国画成功向中国版权局申报;2016年,获得中国生态根雕国画技艺创作流程国家版权登记证书。其后,在“中国书画市场报”发表了《中国民间优秀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创意创作理论实践阐述》论文,在“人民艺术家”报刊发表了《中国根雕国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论文。又于2021年先后在《中国书画报》上发表两篇题为<根雕国画技法及其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及〈根雕国画的传承,需培养新时代的生力军〉。2017年,他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颁发WYGⅩ中国艺术人才专业资质证书、“中国根雕国画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及根雕国画立体摆件和挂件两项艺术家资质和市场价值润格证书。同年,《竹林七贤》获中国义乌国际森林博览会创意作品“金奖”,并受到安庆市政府的资金奖励。2019年,根雕国画成功申报为安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0年,他在中国好品牌文化强国抗击疫情网络艺术作品展活动中,荣获全国选赛第三名“特等奖•银奖”奖杯和证书。

  汪中旭一直本着生态自然之根,保存自然之韵,感受自然之美的宗旨,用精心精细创作理念和大国工匠精神。体味乡土文化气息,传承中国古典传统文化艺术及当代艺术结合的精髓,以优质、珍贵、奇态的艺术素材创意精品。以厚德、真实、诚信,传承弘扬文化艺术,用纯手工精益求精打造的各类根雕国画艺术精品。

  坐在徽农文化园的客厅里,对面是绵延青山,群峰满眼春,让人心情舒畅。大山以它博大的胸怀拥抱着广袤的天地,村庄田园静谧而美好。汪中旭坚守传承传统根雕国画艺术,几十年如一日,与大山厮守,刻苦钻研。身在深山人未识,终有一日将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抒情散文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