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不要吹灭那盏灯

时间:2024-05-22    来源:馨文居    作者:若与  阅读:

  那天在食堂吃饭,一个饭友和大家讨论孩子教育问题,那是奥运冠军女孩谷爱凌拿到北京冬奥会第一枚金牌的第二天,她的故事正在如火如荼地传播,她的成长经历自然成了谈论的焦点。这个饭友说他女儿昨晚在家跟他讨论谷爱凌,女儿刚刚上初中,正是爱做梦对未来有无限憧憬的年纪。

  原来,他女儿和谷爱凌有相似的爱好,他女儿喜欢滑冰,而且滑得不错。看了谷爱凌的励志故事后,他女儿热血沸腾、眉飞色舞地跟爸爸妈妈说:"我也要做谷爱凌那样的女孩,我也要参加冬奥会。"这个饭友说,他当时就明确坚定地告诉女儿:"你不是谷爱凌,你没有她那样的家世,我们没钱送你接受专业训练,滑雪能赚钱吗,滑雪能养活你自己吗?你就老老实实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其他的你都别想。"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就是因为年轻时太不切实际,追求了一些没用的东西,结果处处碰壁,要是父母早点告诉我,阻止我,或许我比现在过得好。"

  冬奥期间除了谷爱凌,还有一个姑娘也成为媒体报导的焦点,就是那个在赛场拿出半个豆包吃的马耳他姑娘。她一个人代表了一个国家,是冬奥会上的孤胆英雄。这个叫珍妮丝·斯皮泰里的姑娘出生在美国,爷爷是马耳他人,她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按照规则她在美国取得不了参加奥运会资格。但她喜欢滑雪,为了自己的梦想,她辗转来到马耳他,可那里没有开展冬奥项目的条件,但这阻挡不了她站到奥运赛场的决心。她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为省钱请教练,接受专业指导,寒冷的冬季,她住在车里,她不舍得花钱坐索道,就自己爬到山顶。相比著名运动员大笔的赞助,她的每一笔参赛经费都是从牙缝省出来的。

  经过十年的努力,她成为马耳他参加冬奥的第一人。《马耳他时报》在报道她时这样说,"珍妮丝站在人群中,坚定、顽强、专注,陪伴着她的是巧克力饼干和实现目标的渴望".媒体采访时,她说:"我知道,我没有和其他人一样的有利条件 (赞助、教练)和(参赛)机会,但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放弃。"

  看了这些奥运赛场的故事,那位饭友教育孩子的那几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我在心中暗想,这个父亲好残忍,他那番话相当于把孩子心目中的梦想之灯早早吹灭了。他一定是爱女儿的,恨不得把女儿的未来都想好,设计好。可是他这样做是真的在帮女儿吗?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看过余华的《活着》,主人公福贵的悲惨经历让人同情,他对待人生的态度让人思考。其实,无论是达官后代,还是富家子弟,亦或凡夫百姓,都在为或伟大或渺小的梦想而努力着。如果没有了梦想,人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异。

  人的一生就像在大海上航行,梦想就是那盏指路的灯,尽管它时明时暗,有时会被大浪或乌云遮挡,但只要它在那儿,人就活在希望里,就有了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只要那盏灯亮着,黑暗就会被驱走,人就能够顽强走过挫折和悲伤的日子。

  每个人都应该极力呵护那盏心中的航灯,对于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更应做护灯使者。即便孩子哪怕最终没有接近它,但这个过程,他已收获了丰盈的人生。

伤感文章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