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话说“年味”

时间:2024-05-22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神笔马良  阅读:

  "年味",是一个含义很丰富的概念。长期以来,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包馄饨,走亲访友,"恭喜恭喜",等等等等,这点点滴滴,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汇集成浓浓的年味。

  想当年,那民间长期流传的习俗,是年前家家户户忙着蒸馒头,蒸包子,最能体现浓浓的年味。

  小时候,在扬中过了十几个年。那时,每逢年前,我的父亲母亲欢欢喜喜地忙着蒸馒头。

  扬中有扬中固有的特点。扬中人过年是蒸馒头,一般不捏包子;而丹徒、镇江一带则相反,都是捏那"白白的,胖胖的,肚脐眼朝上的"包子,一般不做有馅心的馒头。

  扬中人家迎年,其实不仅仅是蒸馒头,还要蒸水糕,就是将米粉发酵后倒在蒸笼里,蒸出一大块一大块的米糕,冷却后再划成一个个方形小块。这水糕,要吃时,再隔水蒸一蒸就行了。有的人家,将留存了几个月的老番瓜烧熟捣成泥,与米粉和在一起,蒸出的叫做"糕团",泛一点黄黄的颜色,又酥又甜。在那些粮食偏紧的年代,农家也趁这时机,将磨面粉时筛下的、含有较多麸皮的"黄面"蒸成黄面馒头,然后切成片、晒干。待开春青黄不接时,放在粯粥锅里泡开充饥。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扬中人家过年蒸有馅的馒头,馅心不叫馅心,叫"包心菜".包心菜的花色品种多样,有青菜、腌菜、咸秧草、萝卜丝、马齿苋、糯米饭、豆沙之类。而肉馒头,因为成本较高,所以很少见。

  年前蒸馒头,这是一年到头家里的一件大事。洗涮蒸笼,做包心菜,发面,一家人往往要忙碌好几天。在我们家,蒸馒头时,总是父亲负责在大灶膛烧锅,母亲负责包馒头,掌锅。给我的任务,是为刚出笼的馒头 "点红".点红的目的,一是增加馒头的美感和喜气,一是按红点的不同点法以区分不同的馅心。

  种田人,一年忙到头,辛苦得很,过年,正是农闲的时候。一家人高高兴兴做准备,红红火火蒸馒头,快快乐乐过新年,真是乐在其中!

  后来,我离别家乡,到镇江工作,成家。过年的一套,就全是自己的事了。我不会发面,家里老人说:"我来。"我不会捏包子,妻说:"不要紧,有我呢。"但剁青菜、斩肉糜、刨萝卜丝、洗豆沙之类的操作,就全由我一手承揽了。一家人,一样是红红火火,高高兴兴地"忙年".我这小家庭里,也就一样充满了浓浓的 "年味".

  再后来,进城了,先是用煤球炉,后是用煤气灶,家里没有条件蒸包子了。但过年没有包子,这年味就像是打了折扣,于是便改为到小吃店预定包子。这办法不错,各种馅心任自己选择,包子的数量由自己决定,到时候去取回来就行了,方便得很。这几年,孩子、邻居、学生也都会陆陆续续送包子来,一般都是真空包装的,可以吃较长的时间。

  社会在不断前进,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年味,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了变化。有人说,现如今的生活,等于是"天天在过年".所以,而今的年味,大体已不是体现在穿新衣、戴新帽、蒸馒头、蒸包子之类的层面上。人们向往的,是全家相聚在饭店酒楼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上班一族,盼着假期开着私家车,带着一家人,远远近近去放松放松;或者悠悠闲闲地带着孩子荡荡马路,逛逛商场和公园。孩子们则企盼着了放寒假,睡几天安稳觉,然后高高兴兴等待长辈给压岁钱。老朋友见面,除了照例是"恭喜发财",最流行的就是"祝您身体健康"!

  我想,年年岁岁的年味,一定还会年复一年地延续下去。而且,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复一年地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变化。

伤感文章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