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贾政的大手笔

时间:2024-02-19    来源:馨文居    作者:瓦尔特  阅读:

  贾政的臣子属性——元春省亲时的冷静与正常

  元春省亲,是贾府的大喜事,得意洋洋,省亲的人家不多,只一个贾府还有什么吴贵妃家,周贵人家,反正只这三家,说明,很多人没有响应,要么是财力不足,没钱能弄个省亲别墅吗,要不然,是不想太张扬,不想高调让人注意,可是贾府那时候,有些脑子进水,一直特别的高调,要宣告天下,贾府是皇亲了。

  贾府一直沉寂了多年,当年让元春进宫,就是为了投机,看有没可能,提升一个家族身份,贾府需要一个皇亲的身份,实在是族里男子太差,不得不走后妃路线。能培养一个贤德妃,证明有强大的教育资源,那男子无能,只是风气败落。

  1、女人们的泪水

  元春不知道,风头太盛吗,不知道宫里少数人参加的省亲活动里有危机吗,可是她愿意回去,她愿意任性一次,多少年了,进了宫出不去,她当然要这个机会。至于府里的经济危机,她没那个见识,这个姑娘进宫太早,未必管过家理过事,而且贾府一直粉饰太平,她根本不知道,府里的经济情形。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其实这个省亲的重头戏,是女人们,祖孙三代抱头落泪,这才是悲喜交集,这才是骨肉亲情,可能元春多少年向往的就是扑进长辈的怀里,做一次小女儿,痛哭一场,一切不能回头,她进了宫,出不去了。

  2、贾政的臣子属性——元春省亲时的冷静与正常

  那么有清醒的吗,有,就是皇妃娘娘的父亲,这个人至中年,官途并不顺利的二老爷,其实最清醒,你以为你在贾府,就可以任意表现了吗,不能,跟随的那些人,是干什么的,是管规矩管礼仪的,这些人在,这就是官场。

  所以他特别的端正,特别的谨慎,一言一行,都是臣子本分,他按礼仪给亲生女儿下跪,他给女儿行礼,这是悲凉,何尝不是荣耀,在他心里,也一样的悲喜交加,可是他掩饰得好,不配合贵妃女儿的情绪化。

  不管元春如何的抱怨,羡慕什么田舍之家,他张口就是贵妃保重,就是感恩,感恩皇上加封了女儿,感恩一门荣耀,就是让贵妃保重身体,不必挂念父母亲人。

  他的冷静与身份的自持,提醒了元春,元春在贾政面前,到底很快恢复了贵妃的身份与气派,贾政是一个清醒的官员,太明白,他和她,不只是父女,还是君臣,这才是规矩,与体制,他低头,他谢恩,他没有表现一个父亲的角色,只是一个臣子的属性。

  贾政的大手笔

  贾政给人的感觉,一个假正经,古板的形象,貌似方正,却数十年如一日宠爱着上不得高台盘,亲生女儿探春眼中,见识浅薄阴微鄙贱的赵姨娘,这样的贾政,人设特别不一致。好似就是为了说明,他的方正是假的,他的古板是假的,就是一个伪君子,这样的形象,其实似乎比贾珍之流,更招人烦。因为假。

  1、贾政的形象

  作者笔下的贾政,还是希望读者认为是一个好的形象,比如林如海说他谦恭厚道,有祖父之风,而且,金钏跳井时,他惊讶害怕,疑惑是不是府上刻薄了下人,这太丢祖宗颜面。这样一个人,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个正人君子。

  而教训宝玉时,也是一个严父的形象,可是后来,王夫人叫一个珠儿,他马上泪下,看打重了宝玉也自后悔。后来呢,宝玉不求功名,只醉心于诗书,他倒也理解了,儿子作诗,他提笔来写,好一派父子相处和乐的场景。

  2、贾政的大手笔

  那么贾政真的是一个刻薄古板的人吗,这是一个有大志的人,可能就是因为不能袭职,才想着科举入仕途。可惜,皇上给了恩典,做了个五品小官,他未必乐意呀,他其实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人家有几个大手笔。

  贾珠是哪个培养的,自然是贾政呀,贾政从小严格管束,让其早早上学读书,后来给儿子联姻是哪家,是国子监祭酒李家,为什么考虑李家,就是因了李家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人脉,这是给贾珠铺路呢。

  而把女儿,送进了皇宫,说是女吏,其实是奔了皇妃去的,你看一下旨意封妃,家人回报贾母,老爷又往东宫去了,他跑东宫干什么,而且太上皇下旨省亲,其实真正参与的没几家,可是荣国府却高调接旨了,然后筹建了省亲工程,那不是皇上的旨意,他那么积极做什么,自然是讨好太上皇。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这样的贾政,你说他真的古板方正吗,才不是,人家可是有大手笔,想要儿子科举入仕途,想了女儿成了后妃,这是小打小闹吗?不是。贾政有志向,他要培养儿女,他本人其实资质一般,可是挡不住他有梦想。

  结果儿子没了,女儿抱怨送她到不得见人地方,最后的希望放在宝玉身上,可惜宝玉淘气不上进,让贾母宠坏了,没什么责任感,贾政其实失望是肯定的

经典杂文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