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邯郸道上

时间:2024-03-23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赵云江  阅读:

  邯郸道上 千年一梦

  邯郸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位于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地带,自古为贯穿南北的通衢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华夏文化的发祥之地,历朝历代涌现出的文化艺术经典可谓灿若繁星,不可尽数。

  唐代一位叫沈既济的史家兼文学家,写过一篇传奇小说《枕中记》,篇幅不大,但影响甚巨。故事叙述落魄士子卢生在邯郸旅店,枕着吕翁送给他的枕头,做了一通“黄粱梦”,之后“邯郸道”便成为求取功名路途的代名词。自此后,蝴蝶效应,累次叠加,竟将“邯郸道”当成了“精神通衢”。千余年来,欲借吕翁之枕“追梦”者有之,由此“警醒”悄然顿悟者也不乏其人,在“邯郸道”上踟躇浩叹者更是不知凡几。“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落寞惆怅之状如此,读来让人愕然。

  ——小记

  黄粱梦确实是一场梦,而且堪称天下第一奇梦。

  这场“梦”在邯郸是一处地名。此地坐落在邯郸市北郊,紧邻我国南北交通主干线107国道。它淹没在街巷纵横、翠荫掩映的村落里,漂浮在鸡鸣狗吠、市井喧嚣的滚滚红尘中。这个“造梦”之处原本只是一间“邸舍”(旅馆),后来人们为了建祠祭祀,又依托神仙吕洞宾的名号,改称“吕仙祠”,其中又因为卢生梦中悟道,也有人称其为“卢生祠”。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现存古祠坐北朝南,大门西向古邯郸道——也就是现在熙往攘来、如潮如织的107国道。遥遥望去,不见古祠出奇之处,只见一片红墙灰瓦,殿阁楼榭,烟火氤氲,一切都被郁郁葱葱的松柏静悄悄地荫蔽着。或者也是梦的缘故,这古祠的山门就像是一个“醒与梦”的开关,山门内外恍若隔世。只要抬腿迈进,山门内就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时间,惶惑茫然,怅然若失,物我两忘……醒耶?梦耶?反正不知不觉间,让人对人生价值的许多追问自此开启。

  走进山门,迎面是上下两层八仙阁,门阁之间的南侧有一高大影壁,上面镶嵌着“蓬莱仙境”四个石刻大字,苍古遒劲,俊逸洒脱,传为得道成仙后的吕洞宾之手。也有传言说是四字中只有一个“仙”字为吕洞宾所书。吕洞宾写字不用毛笔,而是抄起门角里的扫把,刷刷点点,一挥而就。虽是传说,但每次走进山门,不管是我自己只身来此寻梦,还是与朋友结伴前来探幽,都会在这面影壁前驻足良久,以期感受到仙家那种超然物外的虚静之气。

  我对得道成仙没有兴趣,更不在行,但却始终对“仙”字充满好奇。仙者,山人也。山野之人,想必是半人半神似的存在,自然活得淡泊通透,不似在街市里乱窜的人,满眼都是名利,全身都是铜臭,见之掩鼻犹恐不及,哪里还有什么虚和静?

  我记得最早看过的“黄粱美梦”的故事,来自一册连环画画本。那时我识字不多,只能跟着一幅一幅的图画翻阅到这个“美梦”的深处。画册不厚,故事也很简单,“美梦”只给我留下了痴心妄想与梦幻破灭的意思,有些反讽,更多的却是贬义。再后来有机会读到《枕中记》,甚至在图书馆里读到马致远由此改编的元杂剧《邯郸道省悟黄粱梦》和汤显祖据此创作的戏剧《邯郸(梦)记》,才渐渐读出原著中“意主箴规,足为世戒”的深意。

  《枕中记》中,吕翁还只是一个得了“神仙术”的道士,他见到穷困潦倒的卢生走得困乏,遂递给卢生一个青瓷枕,于是成就了卢生的一场春秋大梦。卢生本是衣装敝亵,但却自命不凡,遂将一肚子的“登龙之志”说与吕翁,谈话间不免长叹:“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并且像所有满脑子想的是升官发财,却在人前装酷的人那样吹嘘:“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今已适壮,犹勤畎亩,非困而何?”吕翁见状,“乃探囊中枕以授之”,并且以大师的口吻诱导卢生:“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邯郸

现实之惑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