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夜弹棉二则

时间:2024-01-03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贾晓伟  阅读:

  苏菲·玛尔索之变

  巴黎的咖啡馆文化衰落了。“流动的圣节”缓慢流动,乃至静止不动,恐是大势所趋。木心在随笔里,对近年来巴黎不断关张的咖啡馆感慨不已,惋惜一种优雅生活方式式微。在《素履之往》里木心写道,这个世界“俗媚俗,愈俗愈媚,愈媚愈俗,欧罗巴一窒息,别处随之瘫痪”。

  自从福柯发出“人在死亡”这一谶语,许多与末世相关的兆头层出不穷,甚嚣尘上。咖啡馆以及法式生活的衰败,对于从“双偶”咖啡馆探头仰望波拿巴路42号萨特旧居的文化粉丝们是回事,可对于大多数要到巴黎消费美食、时装、香水的人们而言,是什么呢?天天盼望出门见喜,福文化的传播者们,见到灾祸不言灾祸,才是本事。

  “时代命运”这个大题目,是说给从小玛德兰点心里找到柏格森哲学的少数几个人听的。巴黎坚持不坚持普鲁斯特小说里的“悠闲”与“缓慢”,是巴黎这个世界人情冷暖自知的事情。但木心还是发现了,凡是从欧洲到美国的文化人,都有一种妾身命运不济之感。他们说,美国“不景气中还景气”,伦敦人早就没好心情喝下午茶了;轮到巴黎人则是寒碜,说连超级市场的包装袋巴黎与纽约相比也落伍、小气,有外省“包法利夫人”的心理与模样。轮到这两年金融海啸,美国不济了,不知那些人到纽约或底特律时,会怎么说。

  这些不济感,以苏菲·玛尔索饰演的角色变迁最可佐证。当年的法式优雅与知性美人摇身一变,演绎玩狠斗硬的酷女形象,是这些年才有的事。除了人到中年的危机感外,法式电影文化与美学品味不再吃香,大概是美女玛尔索变成酷女玛尔索的主因。从饰演邦女郎,到新近在电影《幕后女英雄》中饰演二战女特工,一个好莱坞式的打女形象示于天下,“暴力美学”上了法式餐桌。平心而论,让美国影星摩尔扮演女兵,茱丽化身“古墓丽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可让饰演过“安娜·卡列尼娜”、香水少女“芳芳”的玛尔索如法炮制,还是让人觉得世道的突变。人的口味不再接受柔美与文艺的东西了,小玛德兰点心看来要就着卤煮火烧一起下咽。

  从巴铎向世人展露法式“性感”,到德娜芙演绎“夫人”的尊贵(玛尔索平衡于二者),法国女影星天生有种与好莱坞美女不同的路数。那是戈达尔拿捏的有些让人费解的巴黎美人,与费里尼的罗马女人天生不同。但近年随着全球化,诸多味道开始混合,麻辣,尤其是商业电影跨国组合,美学风格尽现“野蛮人入侵”。商业的生硬,让柔软的玛尔索变冷变硬,好像说法语的她突然间宣布放弃母语,讲德语,向敌人开战了。有人说,法国文化迟早会成为博物馆“失落的光荣”的一部分;环顾四周,各个领域法国的领衔者都开始妥协了,换装换戏,不再握有自信与强势。政治经济学决定了诗学与美学,连法国哲学也不再感性,失去向偏远国度的知识分子出口话题与思想的贸易权了。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美国人生下来受政治经济的原始熏陶,认可无所不在的商业机制的控制。现今,美国的一线明星,有谁还愿出演内心复杂的情感电影,干吃力不讨好的事呢?演员被固定在消费流水席上,老板以他们打牌,在符号学盛行的世界,他们作为符号被一次次组合,又一轮轮打出去,是赌博的器具。超级明星,如斯特里普,因饰演“穿普拉达的女人”,把自己维护在一线位置,可那是她吗,是那个《猎鹿人》、《走出非洲》中有内心丰富织体的女演员吗?她转身,投向大众口味与消费文化,可是电影作为艺术份额里的那个人,没了。当世界越来越观念化,卡通化,镜头堆积成的人,是与传统情感、人文都没有关系的“新物种”。可这个“新物种”有意识形态,有民族身份,横空出世,介入善恶之争。邦女郎就是这种人,或者说是邦先生的欲望调料。观众借此来看大都市,靓车,好表,先进武器,打斗与脱身术,英雄的反复诞生。没人要独一无二的邦女郎,也不要不变的邦了。

  柯恩兄弟深谙这个时代黑暗的电影美学,认为这种美学的核心是血污与暴力。只有电影出现血光与死亡,受虐狂们才有一种解脱感。电影《摔角王》里摔跤手相互拳打脚踢,浑身流血,倒下,再站起来,再倒下,尽管人人知道是演,可就是要看一个人怎样把另一个人虐待。这种转变,用木心的话一言以蔽之,是使诸人从“多情”变得“无情”,而从“无情”变回“多情”,绝无仅有。

  用一个字来表达,人最不堪接受的就是“变”。当年张爱玲在老上海的车厢里,感叹时代的变化让人惊心动魄。但当这种惊心动魄是当代人的普遍宿命时,太多的新变化让人无心留意关于旧变化的感叹。变,是永恒的,不止玛尔索,人人都在扬长而去,不是吗?上帝开卡夫卡式的玩笑,人的每次变化加深了自我的混乱,而人却无法从混乱中摆脱出来。人人听说过一个一切都不会变的乐园,有这个地方吗?人,恐怕承担不变,比承担变化更难。时代是渴望混乱的,但又埋不起混乱的单。无论是看客还是演员,在其间感知悲喜,不堪以言。

  (选自《财经》2009年7月20日)

  朗读

  每隔几年,欧美就会有二战题材的电影杰作问世,引起热议。从《辛德勒名单》、《钢琴师》,到新近获奖的《朗读者》,大牌导演总能从一直不会死去的黑暗记忆,挖掘宽恕与拯救的母题,照亮当下,也照亮过去。细究原因,欧美文化的基础,与“罪”与“罚”两个命题有关,即使在政治与历史的极端场景中,国家、种族与个人,也必须在一个完整的省察体系里接受拷问与审视,求得神学意义上的宽恕与支持。简单说,欧美文化里有一个受难的人子,也有一个高在云端的上帝。与此相比,其他地域,尤其是东方的战争电影,大多落在民族与伦理层面,没有“个体罪恶”这一意识,“个人”被“集体”的荣耀、罪恶与受辱吸收了。两种战争解读,一个向内,一个向外,西风与东风不相识。一旦向外的解读趋向意识形态,便有了爱国主义与民族仇恨的双重变奏。而真正的艺术,来源于个体审视,不是集体结论。这些年欧美二战电影在问同样的问题:面对罪恶与杀害,“你”做了什么,“你”的角色是谁,“你”与谁站在一起。

  由此去看电影《朗读者》的成功,在于它的剧本以强有力的德语小说做基础,从“朗读”这一独特视角,深入了罪与罚的沉重命题。小说于1995年出版,在没做广告宣传的情况下,十几年来却成为25个国家的畅销书,堪称出版界的传奇。对此作者施林克解释说,“我确实没有想到这本书会这么成功……在这个个人化和德国化的题材上,人们看到了包含在其中的某些相同共通的东西:人并不因为曾做了罪恶的事而完全是一个魔鬼,或被贬为魔鬼;因为爱上了有罪的人而卷入所爱之人的罪恶中去,并将由此陷入理解和谴责的矛盾中……”

  这番话,可以看作施林克写作《朗读者》的基本动机。他所设计的女主角汉娜,从出场之日起就藏有秘密红字——在纳粹集中营任职的“魔鬼”前世,与少年米夏的相遇,是她今生复活为“人”的一面;从米夏15岁时与其相遇开始,一直到她被审判,服刑,自杀,米夏成了她命运“蜕变”的见证人,这番见证以米夏痛苦的一生为代价。“朗读”——这个小说与电影中带有隐喻的行为,从汉娜在集中营看守犯人开始,一直伴随她到生命终结之日。杀害犹太人时,不识字的汉娜让被害者“朗读”;做爱前,她要米夏为她“朗读”;服刑时,米夏寄出的“朗读”磁带教她学习识字;“朗读”在这里是残酷的咒语,“朗读者”,自始至终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诅咒。

  观众不禁要问,“朗读”在小说与电影中究竟代表什么,是一种来自本能的黑暗力量对文化的暗讽吗?让人死亡的路,由“朗读”铺就;为爱欲点火的柴木,以“朗读”添加;为有罪者自赎的门,也经过“朗读”打开,但已经学会了“朗读”的汉娜却自杀了,这是为什么?“朗读”在国家、集体与个人全部成为死亡的绞肉机时,掩饰了“沉沦”与“罪恶”;朗读的名篇佳句响起,人人却沿着这条路进入命运与死亡的黑洞。与电影《上发条的桔子》的反讽不同(一群少年暴民结伴袭扰他人,背景放着贝多芬的音乐),施林克在此想说的是,这个世界善与恶已经互为彼此,文明与残暴是孪生兄弟,今生与前世成了同形变体。

  不管怎样解读这一隐喻,电影《朗读者》的上映,还是成就了女演员凯特·温斯莱特。她因此片荣获2009年奥斯卡奖。在电影中,温斯莱特展现出一种“冷漠的性感”,表情木讷,却有成熟的“不可置疑之物”,从头至尾让人觉出命运苦涩,不能自拔。成年米夏的扮演者是大明星拉尔夫·费因斯。费因斯在片中没有充满张力的表演,也许在剧本打造中,温斯莱特饰演的汉娜已是绝对的中心,米夏仅是其回声部分。在结尾,米夏完成了汉娜的遗愿,向受害的犹太人送上汉娜在狱中的储蓄。但犹太人拒绝了她的愿望,只留下放钱的茶叶罐作为留念。汉娜的自我救赎没有走完,忏悔只能局部被接受。

  关于一场说不尽的战争,活下来的人为生者言说,也为死者言说;“死者”并没死去,在言说中活着。时间不曾遗忘罪恶,死者不给生者解脱,凭借记忆仍在介入这个世界。在汉娜的故事里,死者的“血”不仅在她的死亡之日没有止住,还秘密流到了米夏的脸上。《朗诵者》没有“圆满”,也没有“终结”。

  从基督教的信条看,每个人的今生,没有理由过多谴责世界与他人,而应深刻认识到“我”的个体罪恶,这是生命的根本所在。德国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在20世纪30年代是反纳粹的精神领袖。他认为,面对集体罪恶的“前世”,个人必须承担“今生”的责任。布伯有段话令人动容,可以看作《朗读者》的哲学解释,是电影背后的潜在“朗读”:“沉思我之背信人生,沉思匮乏实在的‘我’以及充盈实在的‘我’,在沉思中让自身降落于被称为绝望的土壤,扎根于这萌生自我毁灭及重获新生的土壤,这样的沉思便是皈依之始。”

  在《朗读者》的结尾,米夏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站在汉娜的墓前。对他而言,有明天吗?罪与罚会在汉娜有形的墓穴里终结吗?电影仿佛回到了开始,另一个汉娜,另一个米夏,幻若来世重逢时。故事开始了,两人不期而遇,命运已经注定。勒过别人的绳索,正把当事人与见证者双双勒紧。

现实之惑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