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疯狂的月饼

时间:2023-12-18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朱大可  阅读:

  语词的月亮将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幽暗生活,语词的月饼也会长期充填那些难以喂饱的肚腹,中秋节跟月饼的关系,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紧密。

  就其历史本性而言,月饼是月亮的隐喻,而月亮是女阴的象征。在上古时期,日神和月神分别代表着男根和女阴,他们捍卫并推动了家族和民族的生殖繁衍。在中国人的词典里,日神跟“日”(做爱)、“鸟”(男根)密不可分,月亮则跟嫦娥(女人)、花(植物的生殖器)和玉兔(性药的制造者)紧密相关。这是农耕帝国的头等大计,被仪式、圣坛和节日所圣化,成为古代民众热烈向往的时刻。就在“花好月圆”时分,那些夫妻或恋人们,以责任重大的家族名义进入各自的角色,奋力造人,去延续宝贵的人口香火。

  这才是中秋节的真正含义,它号召人们面对造型圆满的月亮,寻求阴阳交合之人间圆满。无论是春节、元宵节、上巳节、端午节,还是七夕节和中秋节,其主题大致相同:都在间歇性地激励和劝勉民众,不要忘却人生中最重要的生殖(生子)责任,因为它能支撑一个家族乃至民族的昌盛。正是这信念,推动中国成为全球人口的霸主。

  但在许多格调高雅的文人看来,这种实用目标是粗鄙的,需要将其充分雅化,而赋予更多关于爱情、吉祥和圆满的精神寓意。这种文化冲动支配了中国人的节庆叙事,把人们送入幸福喜悦的时空。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夜空上最明亮的天体,成为中国人礼赞的对象,而人的最大收获,不只是那些扁圆形的食物,更是一大堆“花好月圆”的花哨祝辞。

  我们已经注意到,文人的雅化运动提升了月亮节的意义,却导致其本始语义的丢失。文人的修辞毒化了世人的头脑,令其沉浸在“大圆满”的生命幻觉之中。尽管每年的中秋手机短信都是陈词滥调,却依然被无休止地转来转去。但人们仍然渴望这种安慰剂,因为它可以制造短暂的幻觉,助人脱离令人焦虑的现实。在这个层面上,世界各地的节日,露出了相似的文化本性。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自从中国进入消费时代以来,传统节庆都逐渐失去古意,变得无聊乏味起来。鉴于国人口唇感官的过度发达,以致所有节日都演变成美食节,导致元宵节成为汤圆节,端午节成为粽子节,中秋节沦为月饼节。9月里的超市,月饼堆积如山,包装眼花缭乱,仿佛是一场席卷全民的糕点盛宴。

  月饼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无疑是商业谋略的结果。食品业的市场营销,偷换了月饼的象征意义,将其从原先的家庭叙事——“团圆”,转变为社会叙事——人情。如今,月饼成为人情的润滑剂,在中秋加以重申,从反面折射出人情世态的冷漠,因为它需要靠年复一年的节日加以维系。而作为人情道具的月饼,只有一部分被直接食用,另一些则疯狂辗转于送礼者之间,像击鼓传花一样被转递,直至它变质、发霉和被丢弃为止。

  正因为如此,很少有人争论月饼的口味和品质。北京的某某村月饼,其口味之劣,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却长期占据当地大众消费市场,究其原委,除了市民的“感官宽容”,更是基于消费者的“满不在乎”。比起粽子和汤圆,月饼更易于包装、携带和保存,它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被吃,而在于被赠送。月饼的异化,已越出了感官的底线。

  除了人情道具,月饼也是官场的行贿道具。几年前就有报道披露,藏匿于华丽的包装盒夹层内的轿车钥匙,价值可以高达数十万元。月饼是行贿经济中最安全的载体之一,混迹于市民的人情道具之间,露出了十分无辜的嘴脸。但正是这些众所周知的秘密,维系着月饼市场的狂热和繁华。

  那么,书写在月饼上的历史密码究竟是什么?月饼中被遮蔽的神话含义究竟是什么?谁是这场语义篡改的主谋?回答这个问题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任何一项求真的答案,都会遭致自命高雅者的攻击。

  没有人要打碎这种月亮梦境。日常生活令人焦虑,需要脆弱的梦幻加以慰藉。我们在中秋节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言说那些美好的语词,让祝福飞翔起来,带给人以月亮般的希望。值得庆幸的是,人们每年有12次机会,来给自己画一个圆圆的梦饼。语词的月亮,将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幽暗生活,而语词的月饼,也会长期充填那些难以喂饱的肚腹。

现实之惑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