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奇葩博物馆”背后的权力荒诞

时间:2024-02-20    来源:馨文居    作者:韦其江  阅读:

  司马相如《美人赋》中有云:“奇葩逸丽,淑质艳光。”原指造型奇特的花,同屌丝、雷人一般,在信息化时代,嵌入了更多的娱乐元素。若比拟某人或物“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或不切实际”的话,奇葩为论,当之无愧。

  河北冀州,一座名唤冀宝斋的博物馆坐落于此,看似普通,然内中藏品穿透时代、穿越历史,如“黄帝年造”的“五彩描金人物纹大罐”、“大清雍正年制”的粉彩“金陵十二钗”等藏品,极具魔幻现实主义,称之奇葩博物馆,无疑“名至实归”。

  民谚常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该博物馆则把小姑娘打扮成满嘴络腮胡的如花大妈,毫无捧腹之感,却有反胃之意。不仅如此,该馆还堂而皇之地贴上了诸如国家3A级景区、衡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级科普基地等身份标签,俨然一座颇具规格的博物馆。如此奇葩藏品,打着教育、科普的旗号,活脱脱一副现实主义丑陋嘴脸。

  据统计,到2011年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有535家,没有登记注册的有1000家左右,由此可见,民办博物馆已成我国博物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民办博物馆的乱象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迫于舆论压力,“奇葩博物馆”被闭馆整顿,那些荣誉牌子也被全部摘除。随着时间推移,“奇葩博物馆”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那些戕害历史记忆,谋杀文化常识的藏品却似病毒碎片,躯体虽死,却仍在作恶。

  众所周知,文物是历史文化的物质遗存,亦是研究历史进程的“活化石”。敬畏历史便是敬畏当下,尊重当下便是尊重未来。一旦荒诞与文物苟且,权力与私利苟合,出现穿越时空、混淆常识的“文物怪胎”便在情理中矣。文化伪饰与权力荒诞,让一座“奇葩博物馆”长期存在,并名正言顺地向人们散播大量的精神文化垃圾,肆无忌惮地对历史文化进行亵渎。如此博物馆与曾经为争夺“西门庆故居”、“潘金莲故里”之类的手法大同小异,在权力的盲目导引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变成“策划搭台,政绩唱戏”,把文化与历史贴上价格标签,恣意进行消费、进行践踏。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其实,早前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曾对这座博物馆有过质疑,但当地政府依旧视其为文化标杆,赋予其教育的职能。在行政指令下,“奇葩博物馆”吸引着无数青少年投身去接受“教育”,任凭那些光怪陆离的文化垃圾荼毒人们的心灵,长期以往,势必会扭曲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潜移默化地认为:历史居然是这样的!在政绩吸引下,历史惨遭要挟、文化惨遭捆绑;历史难以呈真、文化难以独立;留下的不过是政客们恬不知耻的恶心嘴脸。由此也不难想象,在现实世界,“奇葩博物馆”当然不会只此一朵。

  一座“奇葩博物馆”的产生,便是文化捆绑在权力干预下的真实写照。此类博物馆一旦成为“地方文化名片”,戕害的不止是文化,更是人类文明的严重倒退。要深知,无论官办,抑或民办博物馆,它都应有传承历史文化、传诵文明价值的神圣职能,容不得半点的虚假,捏造和粉饰。

  当文化失去独立,文明失去操守时;当权力干预张牙舞爪,利益输送无所不能时,被视为高级动物的我们,失去的不再是一具具体制包裹下的躯壳,而是文化灵魂的灰飞烟灭。

 

网络文摘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