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古典文学博大精深

时间:2024-01-08    来源:馨文居    作者:林翠华  阅读:

  【篇一:古典文学博大精深】

  中国的古典文学有很多种,比如诗词、五经、四大名著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诗词。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艺术瑰宝。诗词的意境深邃,思想丰富,感情深切,品格高雅,普及广泛,流传久远,影响巨大。中国的诗词“以愉而至致,以悦而至美,以乐而至懿,以韵而至德。”中华诗词所闪耀的文化光芒,能改善我们的心智、气质、行为。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诗词的海洋中吧。

  中国的古典诗词抒写的非常优美,有的诗词写的非常有志向,激励我们奋发向上,有的诗词写的非常惆怅,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哀伤的心情。诗词寄托的感情是非常浓郁的。激励性的诗词能使我们蓬勃向上,发奋图强。而伤感的诗词能使我们情不自禁的潸然泪下,无法自拔。所以诗词的美,可以体现在它优美的情感上。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感情色彩的话,它就不是诗词,它就不优美,就不会被人们喜爱,而会被人们遗忘。

  古典诗词的魅力无限。我们要细细品味,当你逐字逐句的去了解它,去品味它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被它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了,并且无法自拔。当你了解它之后去仔细回味它,你就会再次被它那迷人的魅力所吸引,并且已经将全部的心思放在它上面,你就会渐渐爱上古典诗词了。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当然在诗词中诗人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喜欢他的其中一首,《独坐敬亭山》。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是因为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所以我最喜欢这首诗。

  古典诗词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了解并且阅读、学习的历史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诗词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古典文学,它们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

  【篇二:博大精深的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注音表意型文字,相比于拼音文字,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产物。

  我们惊叹汉字的结构的复杂多变,汉字造字的美妙、精巧。一笔一划间,变化无常,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汉字如同翩跹而出的彩蝶,散发出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

  在现在这个高科技时代,汉语正在慢慢地消逝。我们已经读不懂文言,语文课也失支了朗朗的读书声。

  汉字拥有四千年之久的历史,经历了重重演变。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一直到今天的行书、楷书。汉字很美,不是吗?看到了“香”字,你也能“闻”到那阵阵香味吧!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难道不像一只只美丽的小鸟吗?它们带着我们去到人间仙境里。

  中华汉字是非常奇妙的,“似”减去“亻”就是“以”,“日”字加一横就是“目”。同样是“大”却有两个意思,完全不一样的读音。两个字都读“Zuo”字却是“座”和“做”。“小、草、羊、吃”四个字可以写成“小羊吃草”也可写“羊吃小草”。相同的汉字,不同的顺序就可以组成两句截然不同的句子。相同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你去过重庆?”“你去过重庆。”

  余光中也曾写道“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Blue也好所能满足?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这似乎是诗人的季节——在他们的笔下,心旷神怡有“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朦朦胧胧的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幽静的有“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仅仅是用了这端端正正的七言,盎扬的春色就这样被诗人诠释。是诗人的巧妙传达情意,更是这文字的博大精深。一个个灵动的汉字吐露着春的芬芳,更诠释了诗人的丝缕心境,更传诵了中国古老而辉煌的文明。而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能够自如驾驭它的人,我们难道不该感到自豪吗?更直接明了的说明:“我爱汉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但是在这个计算机时代,我们越来越习惯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标准的宋体字,在宣纸上的自由书写已被渐渐遗忘。

  我们有责任让当下的中学生在浮躁浅薄的文化氛围中,亲近汉语文化,守住文化之根。也许,当我们亲近一个个汉字的时候,我们的语言自然有了深度与热度,有了激情与文采,有了文化作文的内涵与哲理。

  “我爱汉字”说起来轻松,看起来简单,却又是何等的困难,因此我们要用行动兑现他,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去“爱”汉语。我爱汉字,爱她的历史悠久,爱她的优美姿态,爱她的神奇有趣。

  【篇三:博大精深的中国汉语】

  汉语,是我们中国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主要语言。中国汉语,是博大精深的,是意义深刻的,是精益求精的。要想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就必须从汉语入手。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汉字是最优秀的艺术文字,唯有它能发展成一门“书法艺术”,在各位书法家笔下,汉字更是魅力四射。隋唐时期,我国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他的字方折俊丽,骨力劲健。

  柳公权以楷书见长。唐穆宗很赞赏他的书法,曾问他笔法。柳公权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后人把颜书和柳书并称为“颜筋柳骨”。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结构严谨,法度精密。据说,宋朝人将他们二人的楷书用作印刷字体,称之为“宋体字”。

  欧阳询也是隋唐的书法家,他先学王羲之的书法,后学北朝碑刻,融会贯通,笔法方圆兼济,结构严谨匀称,对后世影响较大。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依然能读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李白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游迹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像《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杜甫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他的“三吏”“三别”就是史诗里的不朽篇章。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

  白居易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他的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等。

  中国汉语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研习,欣赏汉语,可以增加汉语的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篇四:博大精深的名字文化】

  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名字,有的甚至不只一个,但名字除了担任称谓这一重要角色以外,在它们的背后有时候也隐藏了丰富的含义。

  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以厌恶官场、追求自然称世。他的号来自家门前的五株柳树,看似普通,可这也表明了他对于纯真世界的追求与淡泊名利的追求与淡名泊利的一颗寡欲清心。

  名人的名、字、号很多时候都是在显示自己的文化操守与精神追求,反映了他们的志向。但有些人的名字简洁有力,是想表达对自己的鞭策或是期许。

  大文豪鲁迅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而“鲁迅”二字中的“鲁”取自母亲的姓氏,表达其对母亲的敬重与怀念。“鲁迅”二字也有愚鲁而迅速之意,鲁迅先生认为自己才智算不上过人,因此想要获得成功就只有勤恳刻苦这唯一的选择。而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确实做到了对自己的要求,著有海量的时代性作品,实为“用毛毫拯救国家”。

  再说到我们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他出身贫寒,却拥有非凡的壮志豪情。“泽”是辈分字,而“东”来自他在家中的排行,古人以东南西北对应春夏秋冬。由此可见,名字还可以从家族辈分生辰八字以及祥兆属性中来。有的人命中缺水,于是父母取名时加入水字旁或直接以水为名;有的人命运多舛,需有贵人之助,就加个王字边,象征有帝王的辅佐则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了;还有的人将用生辰八字算出来的幸运数座位名字的笔画数……

  当然,以上的取名方法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这很多都是从老一辈祖家传下来的规矩,这也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了。

  我的名字,是父亲翻阅整部《易经》再三斟酌选定的。父亲希望我为人谦虚忍让,但在适当的时机能大放异彩。因为是女孩子,也有温和贤惠之意。因此,名字便更多地承载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祝愿,名字也被沉甸甸的亲情包裹,呈现了天下的父母心。

  名字的文化想必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起源时期,也许那只是一声代号。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名字文化也渐渐博大精深。去看看爷爷一辈的名字,几乎都离不开“爱国”、“国庆”、“国强”等,名字也是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标记呢!

  【篇五:古典文学的魅力】

  书的海洋,无边无际,好书的世界,令人神迷。我喜欢读书,喜欢读国学经典,它门是我必不可少的伙伴和灵魂的一部分。

  《四书五经》《四大名著开篇词》《千字文》……它门都是我读过的国学经典,但在它门之中,我对清代诗人李渔的《笠翁对韵》偏爱有加。

  《笠翁对韵》里的内容全部采用对对子的形式,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每一句读起来都节奏鲜明、韵律和谐,那种音乐美让我回味无穷。书中也运用了许多绝妙的修辞,明喻、暗喻、比喻、拟人、夸张……新颖有趣的话把我完全拉进了这本书里。

  我仍然能从浓缩的文字中读出强烈的画面感。比如“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它让我暗暗佩服作者的文笔。“十月”对“三冬”,“塞边”对“江上”,“飒飒寒霜”对“漫漫朔雪”,“惊”对“冷”,“戍旅”对“渔翁”。我仿佛看见了十月的边陲,飒飒寒霜惊动了戍边威风凛凛的军队,又好像看到了寒冬的江面上,满天飞舞的雪花无情地冷透了正在打渔的老渔翁……我似乎身临其境,无法描述出当时的奇妙感觉。是惊奇,是怜悯,是敬佩,都在我的心底油然而生……短短的文字,却值得我反复推敲斟酌,用心感受其丰富的内涵,享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笠翁对韵》,看似平凡普通的一本书,却蕴含了如此丰富的精神食粮。茫茫书海中,唯有它最特别,让我忘不了“学而时习之”,它让我把“君子博学于文”牢记在心。“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笠翁对韵》——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啊!

古典 文学

读书随想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