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仰望托尔斯泰

时间:2024-04-16    来源:馨文居    作者:陈彩芳  阅读:

  走进俄罗斯,人们都会想起托尔斯泰,去看他的庄园,看他的别墅、田园与森林,更敬仰于他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没有十字架,肃穆于他那只有一撮青草的墓冢。

  夏日艳阳,来到图拉省晓金区,一个巨大的庄园呈现在人们面前。这里不是什么文物古迹,也不是什么旅游胜地,而是有着俄国“最清醒现实主义作家”的“天才艺术家”托尔斯泰的庄园。

  庄园

  走进路旁的庄园,一池碧湖迎面而来,碧绿的湖水与浓密的树阴把强烈的阳光撕得粉碎,丝丝缕缕撒来,凉意顿生,满心清翠。湖面上鸭游鸟飞,鱼梭湖中,自游自在,根本不被来往的人流所烦扰,流露出了一种和谐幽静的生态自然美妙。驻足坐于湖边的木椅上,漫漫的品味,静静的欣赏,夏日酷暑顿消,心中敬意速起。湖周边庄园中的马铃薯茵茵的开着白花,果树成行,林木四野,山峦起伏,道路纵横。这里没有青石铺路,没有水泥钢筋的堡垒,更没有高楼林立的建筑,真是一个清静的世界。

  沿沙石土路信步而入,树列两边,缓坡而上,幽林、古木、泉池比比皆是,给人以进入了一种天外仙境的感觉。偶尔一处木屋,那是托尔斯泰为农奴子弟修建的学校;再遇一片田地,那是托尔斯泰自食其力耕作的见证;还有那一花一木,也许都是托尔斯泰当年的劳动成果。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你也许不会相信,托尔斯泰是一位十九世纪俄罗斯贵族,祖辈封爵,世袭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会下地干农奴的活、做为农奴服务的事?

  可现实告诉我,这些都是真实的事实,并且真实的呈现在我的眼前。

  农奴情节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生,祖辈是俄罗斯名望贵族,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而授以中校军衔,母亲玛丽亚是沃康斯基公爵的女儿。不幸的是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姑妈将他抚养成人,受到了良好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他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攻读土耳其语和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但他喜欢社交,热爱卢梭学说及其为人,对文学情有独钟,并发现平民同学的优秀品质和许多优点,青年时代就写过小说《童年》,得到了一致赞誉。

  1847年退学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变农奴的生活,因得不到农奴的信任而终止。接着,又为农奴子弟办学校,以提升农奴的文化素质。之后,他进入了图拉省的行政机构任职,周旋于莫斯科的上流社会。但时间不长,他便厌倦了这种生活,毅然随兄从军,在危险的战场上,他再一次看到了平民士兵及军官的良好素质和果敢精神,这使他坚定了对人民的同情、对农奴制的反对。

  退役后,他来到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瑞士游历,扩大了他的视野。回到庄园,他在自己庄园里以实行代役租等方法来实践解放农奴,但农奴们并没有配合而作罢。此时,他看到了沙皇改革的虚伪性,又反对消灭农奴制。因此,他企图从哲学和艺术中寻求解脱,亲身实践,甚至为农奴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由于他特别同情农奴,招致了上流社会和贵族的打击。因而,他对自己的贵族寄生活非常苦恼,最终他放弃了贵族阶级立场,完全站在农奴的阶级利益上来。从此,返回庄园,自己耕地、缝鞋、为农奴盖房、拒绝奢侈,坚持吃斋吃素,试图进入文学创作的天堂,进而寻求自身的解脱。

  别墅.爱情

  走进绿树丛中的一百多年前的别墅,依旧那么精神,尖尖的屋顶刺破天空,在蓝天绿树间找到了空间;厚厚的板屋依然那么厚重,还续写着他那深邃的作品,院落内干净利落,花草树木茂盛整齐。我轻手轻脚的走过院内的草地,生怕踩坏了它们的尊严,践踏了它们的灵魂,招来大自然的审判,只好赶快穿上鞋套,轻轻的、轻轻的走进托尔斯泰神圣的老屋,千万别打扰了哲人宁静致远的胸怀与那热爱平民的思想和寻找真理求索。

  正堂挂着他与妻子索妮亚的合影,他深邃,她贤淑,一眼收入眼底。

  托尔斯泰34岁时才娶到沙皇御医17女儿索妮亚,他们共育有13个孩子。他写作,她为他清理和处理文稿,并管理380公顷的庄园,但当她看到由他亲手交给她包括年轻时赌博、找妓女的腐败贵族生活日记时,她的心碎了。从此,便进入了两人的婚姻冷战状态。

  别墅不大,两层木屋,楼下为会客厅,楼上为卧室、书房,木梯板楼,旋转而上,古老而不失风度,高档而有品位。他的作品、用过的书籍虽已发黄,有些古香,但还整齐的收放在书房里,随手一翻,仍墨鲜纸香,尽管全是俄文,不识一字,我仍然睁大眼睛,想从中读出他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走出别墅,阳光正烈,站在他的楼前照张像,不是到此一游的感觉,而是背靠圣殿,让人神往的心情写满脸上。

  出走与墓地

  沿着浓密的森林中的沙石大道前去看望他的墓地,没有阴森的感觉,更没有忧伤的思想,仿佛走进了原始林地,去朝拜自然、寻找天堂一般。高大的树木并排,古老的林木列队,奇木异树比肩,这些不知是他几世的遗产,但都是他曾经检阅过、呵护过的幸运儿,至今仍然健康的生长着,没有衰败,更没有病态的迹象,就像他的作品一样,从《童年》到《少年》、由《青春》至《青年》,再经过《战争与和平》之后《复活》成《一个地主的早晨》,仍然还那么悠闲的生活着。

  正是由于他身为贵族而完全倾向于农奴,热爱农奴;正是由于他从前优厚的生活得不到妻子的理解与原谅,让爱遗失了。使他陷入了无限寂寞与痛苦之中,终于在他82岁时忧郁的离家出走,逃出家庭,逃离庄园,去寻找真理。但遗憾的是这一次出走,竟病死于途中的小火车站里。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他不要墓碑,不要十字架,遗体安葬在庄园后山的森林里,一撮黄土,绿草萋萋,悠然自得,让人敬仰,给人以回归田园的况味胸怀。

托尔斯泰

伤感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